“本以为只是网购退款,没想到差点把学费都搭进去!”回想起不久前遭遇的电商客服诈骗,国际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二学生小李(化名)仍心有余悸。幸运的是,在刚刚结束的反诈专题讲座上,他不仅找到了自己受骗的“命门”,更掌握了识别和应对未来风险的“金钟罩”。这场讲座,将抽象的法律法规知识转化为鲜活的“防身术”,为象牙塔里的学子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反诈防线。
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,电子商务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、学习甚至创业的重要渠道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网络诈骗风险也日益复杂多变,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精准诈骗手段层出不穷。近日,为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,将课程教学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,浙江广厦大学国际商学院电子商务党支部,联合东阳市反诈中心和东阳市六石街道派出所,在《电子商务安全法律与法规》课堂上,创新性地引入了一场主题为“筑牢电商‘防火墙’,反诈知识进课堂”的专题讲座,为23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、深刻、实用的反诈知识“盛宴”。本次讲座由电子商务党支部书记李翔主持,由任课老师金巧羚协助组织,由东阳市反诈中心蒋东霖主讲。
本次讲座是大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和实战应用。讲座伊始,主讲人展示了一组组诈骗案件数据,包括诈骗高发人群、受害群体学历比例、年网络诈骗案件数量及金额等,这些冰冷的数字瞬间让课堂气氛凝重。紧接着,主讲人深度讲解和剖析了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,包括兼职刷单诈骗、网络贷款诈骗、网络游戏诈骗、网购理赔诈骗等。通过还原受害者受骗时的心理活动、操作步骤和关键转折点,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,深刻感受到诈骗就在身边,危险并非危言耸听。最后,主讲人总结:“法律不仅是事后的救济手段,更是我们事前识别风险、事中中断骗局的有力武器。理解这些案例背后的法律逻辑,你们就拥有了看穿骗局的火眼金睛。”
讲座现场,随着一组组数据的公布和一个个真实案例的呈现,同学们从好奇、惊讶逐渐转为凝重和深思。互动环节异常踊跃,大家纷纷就自己或亲友遇到的疑似诈骗情形进行提问,主讲人结合现实案例和法律法规一一解答。
一组组数据,是无言的警示;一桩桩案例,是沉痛的教训。这场在大学课堂上展开的“以案说法”反诈讲座,浇灭了大学生潜在的侥幸心理,也点燃了依法自护的智慧之光。它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“活教材”,最直观的数据支撑和最真实的案例解析,在大学生心中筑起了一道坚实、理性的反诈堤坝。当法律法规知识与真实诈骗案例碰撞,安全意识便不再是空洞的口号,而内化为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一种依法自保的行动力。这堂深刻的“安全必修课”,为莘莘学子平安畅游电商海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导航仪和防护盾。